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产业之形势剖析

点击数:197 | 发布时间:2025-08-17 | 来源:www.rengruo.com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世界造船业的形势及国内造船业进步情况进行剖析, 得出船舶配套设施落后是国内现在造船工业进步瓶颈的结论; 剖析了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产业的形势; 确认中国企业应该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产业, 为中国造船业及中国经济的进步作出贡献; 并给出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产业之基本设想。

    关键字:形势剖析 电子及导航设施 造船业 船舶配套设施 当地化

    作为船舶配套设施的电子及导航设施主要包含如下这类设施:中高频组合电台、INMARSAT|C/F/B/mini|M卫星通信船站、GPS、EPIRB、SART、气象传真接收机、人工智能S、SSAS、VDR、电罗经、船用雷达、多普勒计程仪、回声测深仪、船舶内部通讯互联网系统及电子海图等。现在这类设施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等;与亚洲的韩国和日本, 国内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这与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造船工业的迅猛进步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

    1、国内船舶电子与导航设施的研发、生产和当地化的契机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产业正在面临着一次千载难逢的进步机会。据称,将来10年里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1]。但,作为附加值非常高的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仍然依靠进口,现在国内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当地化率不到10%,这无疑是中国造船产业的缺憾,中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产业化已火烧眉毛。

    自1996年以来,中国造船工业连续8年列世界第三[2];200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超越600万载重吨,初次突破世界份额的10%;2004年造船完工量将占世界份额的15%;2005年造船完工量将达到世界份额的18%。但,现在国内常规船舶国产设施的实质配套率只有30%左右,高新技术船舶国产设施的实质配套率仅20%左右,尤其是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类更为突出,当地化率还不到10%。而日本、韩国的船舶配套商品国产化率高达90%以上。因此,专家警告说,假如国内船舶配套产业得不到大的进步,中国船舶制造工业将沦为“船壳工业”。近期,全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加快国内船舶配套工业进步的思路和建议》,提出了船舶配套工业进步的总体思路和目的,为加速国内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的研发、生产和当地化提供了好的契机。船舶电子及导航产业化不只能加快国防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将推进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还能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2、中国造船跨入高速增长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造船的年产量仅30余万载重吨,列世界第17位。
    2004年中国造船开创了超出想象的兴旺局面,据统计,2004年造船完工量突破8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15%;2005年造船完工量突破10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18%以上;据国防科工委称,到2015年将达到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

    从2003年到今天,世界造船业可以用“火暴”来形容。在上海,2003年12月28日中船集团与上海政府合作斥资36亿USD在上海长兴岛兴建世界最大的年产800万吨的造船基地;到2015年中船集团在上海的造船能力将突破1200万吨。在渤海湾,中船重工正在环渤海湾沿海一线在建两座30万吨船坞的同时,争取再上两座大船坞;到2015年中船重工的造船能力将到达900万吨。在广州,中船集团与广州政府合作在南沙兴建华南最大的修造船基地,预计2008年建成,造船能力将到达200万吨以上。除此之外,在江苏、山东、浙江、广西、湖北、重庆等地都有我们的造船规划。

    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历来看,中国已经迎来了造船业的如火如荼时期,将来20年将是中国造船业的黄金年代。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掀起了对船舶配套设施的很大需要,包含对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的需要。

    3、船舶配套设施落后是国内现在造船工业进步的瓶颈

    与造船业正在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快车道上飞奔相比较,作为造船业要紧支撑的国内船舶设施配套业一直在走下坡路,国产船用设施的实质装船率持续降低,国内船舶配套对进口的依靠程度愈加大。比如,在柴油机发电机组、机舱智能化及遥感、通信导航和吊车锅炉等方面设施基本依靠进口;新船重工建造的30万吨VLCC,国产设施仅占11.7%。技术含量越高的船舶国产设施的装船率越低。据统计,国内船用商品的装船率不到30%,而日本是98%,韩国是90%。船舶配套商品的落后,不只将使国内船厂在参与国际角逐和承接出口船订单时受制于人,同时大大减少了造船业的附加值水平,并且将对国内争创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进程导致紧急制约。比如,一艘船其配套设施产值占整艘船产值的65%,其主要收益从配套设施进口流了出去。表面上看,中国造船位居第三,可从收益上看,中国则是处于倒数的地方。专家指出,中国船舶配套业(其中,包含船舶电子及导航设施的配套,而且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配套。)进步不上去,劳动力价格优势将会渐渐被抵消,从而减少国际竞争优势。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